饭后罗大右有事先走,陈平安给了李综盛一张字条,上面写着几个名字有男有女,让他按照名单争取把这些人都签下来。
看着名单上第一个名字,李综盛疑惑道:“周华建?”
……
至此,陈平安此番台湾之行,目的尽数达到。第二天《好小子》杀青,紧接着在张哎嘉的运作下开展大规模宣传,贺岁档与《警察故事》同时上映,形成自家电影对打票房壮举,一时令台湾业界哗然,不少人暗中笑话。
在他们看来,台湾票房就那么多,一个公司在同一档期推出两部电影,自己抢自己的票房,这不是有病么?
媒体上对此大加报道,说联海影业此举将是最大败笔,就算两部电影都是上佳之作,也会因为公司安排失误使得票房受损。张哎嘉在陈平安授意下,买通部分媒体,从正面鼓吹,说联海影业两部电影同时上映,是为了给台湾民众更多的选择,是业界的良心。
媒体们大打嘴仗,直至两部戏上画前也没分出个高下,反倒让台湾民众记住了联海影业,记住了贺岁档即将上映的两部戏。没办法,每天的娱乐版都围绕海联影业和《警察故事》、《好小子》打嘴仗,弄得台湾民众老幼皆知。
孩子们最期望的《好小子》,大人们想看的是《警察故事》,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,在贺岁档开幕当日出奇的和谐。
先看《警察故事》,再带着孩子去看《好小子》,成为台湾民众的不二选择,每天晚上就见大批台湾民众从这个影院出来,然后走进那个影院,看完《警察故事》又去看《好小子》,至于其他电影似乎被人遗忘了。
几天之后,媒体吃惊发现,联海影业两部戏的票房根本没有互相干扰,反而相得益彰票房一路高歌猛进,雄霸票房榜前两名,而且与第三名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《警察故事》里的震撼爆炸场面和程龙的搏命打斗,让成年人大呼过瘾;孩子们则疯狂痴迷《好小子》,一个个幻想自己能够成为行侠仗义的功夫小子,模仿电影里的镜头,整天嘿嘿哈嘿,而《好小子》主题曲更是挂在他们嘴边,走到哪里唱到哪里。
“虽然我的年纪小,可是我的功夫高,少林武当跆拳道,样样有一套……”
《好小子》一经上映,立刻引来各地片商,纷纷前来抢购发行权,日本东映以二十万美金包底的方式在日本推出,并代理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版权,引起台湾影坛一片惊呼。
与香港电影步入黄金时代不同,这时候的台湾电影已经深陷泥淖而且还越陷越深,每年十大卖座电影,绝大部分都是港片,台片式微是不争事实。
不过台湾电影人也有自己的尊严,当《好小子》异军突起票房大卖,引起岛内及周边轰动,在各地掀起一阵《好小子》风暴后,立刻有媒体大肆吹捧,说是湾电影不是不行,而是因为台湾导演喜欢拍文艺片,如果改拍商业片一样能够叫座。
没错,《好小子》已经完全被台湾媒体当做台湾人自己的电影。本来么,片中的演员啊,工作人员啊,群众演员什么的都是台湾人,不是正宗台片是什么?
但有个名字却让人看了很不爽——陈平安。这厮是香港人,而且还是《好小子》的导演和编剧……
不过没关系,很快就有媒体把陈平安的家底挖出来了——陈平安是美籍华人,他的母亲是台湾人,二十年前才移民美国,从某种角度来说,陈平安也算台湾人!
这下媒体们再无顾虑,在他们的努力下,这部戏的票房硬生生提高一个档次,有段时间甚至比《警察故事》的票房还要高!最终落画时,《好小子》票房达到一千四百万,而《警察故事》的票房则将近一千七百万,联海影业席卷贺岁档票房,一举成为台湾影坛举足轻重的电影公司。
《好小子》大卖,彻底捧红了颜证国、左小虎、陈崇容三个童星。随着《好小子》在日韩、东南亚等地登陆,顿时掀起一片热潮。海联影业彻底打开市场,两部戏大卖更是让竹联帮、四海帮几位大佬乐得合不拢嘴,对陈平安再无半点怀疑,全力支持联海影业。
《好小子》和《警察故事》台湾票房提前到账,让陈平安手头一下子多出一千多万新台币。拿出五百万给李综盛成立黑马唱片台湾公司,又买了一套200坪的复式和一套100坪的高档公寓,陈平安返回香港时腰包里多出500万新台币。
他回香港没有通知任何人,可是刚下飞机,就被提前埋伏在机场的记者们逮个正着。几十号记者架起长枪短炮将他团团围住,闪光灯闪个不停,争相恐后抛出一个个问题,问的他又惊又喜还有愤怒,到最后他又动手了,把《星岛日报》的记者打了个头破血流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