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如此,却并没有人知道指挥官的完全权限与触手所及,在最初设计时,经由心理学家们的判断,为了整支殖民团队的人员心理健康着想,因此不能让其他人知道,这是因为没有任何拥有个人意识的生命体,会愿意知道自己无论事情大小、一举一动,都完全在基地系统的监控下,以及他们身体里秘密的埋有纳米芯片。
泛亚同盟的高层们并不知道其他赞助商的殖民方针,但很清楚并坚定他们的思想指导方针,那就是外星殖民不需要民主,最终决策的声音只需要一个,与其冒险让一匹马拥有两个头或者多个思想,不如把赌注全押在一点上。
他们输不起,正因为输不起,才更需要冒险的独掷一注,把所有权力都完全交给他们选中的指挥官。
事情有轻急缓重,指挥官把那些基础城市工作粗略浏览了一遍,比起在探索车那样狭窄的空间里,还要趁着另外两人休息的时间,匆匆浏览的情报,还是在这里重新全面的查看一遍比较好。
首先是城市的建筑发展,除了居民必须的基础设施之外,在指挥官离开的这段时间里,机器工人已经把诊所建立了起来。
在异星球上居住,虽然已经探明这颗星球的大气成份与地球相近,毕竟是一颗类地星,并且这儿也有充足的氧气,可以让人类直接暴露在野外。
但是!
空气中,仍然有一些现代科技无法探明的物质,而这些人类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物质中,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,是否会影响人类的遗传基因,这些还没有时间去实验证明。
因此,在最初设计中,整个城市的天空和四周都有着透明的防护玻璃罩,宛如一个半圆的碗罩着城市,用来隔绝外界大气,只有过滤后的、符合人类生存需要的气体才会被允许进入。
基于生存第一的思考,指挥官的命令是首先建立“诊所”,用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。
诊所属于小型医疗设施,如今的医疗诊所大部分都实现了自动化,只有一位医生或者护士值班,以防遇到一些诊断程序无法确诊的伤病,自动配药柜(计算机化药品储存设备)、手术用微型机器人、远程医疗站、智能监控病床、自主现场看护设备以及类似的先进医疗技术,它们能够处理所有的门诊和短期住院病人,可以说即使无人管理,诊所也可以有效的发挥大部分作用。
虽然并不是全部的医疗硬件,都属于殖民地在前期那稀少的资源的有效负载内,但在本星球的早期殖民地时期,各类危险和疾病的信息数量呈指数上涨,对于殖民地的人口稳定和增长来说,诊所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。
在大多数邻近地区和村庄,主要的医疗设施仍是自动化诊所,可这只是前期资源不足的权宜之计,等到殖民地发展得更加壮大之后,指挥官肯定会把诊所升级成配置了一系列专业工作人员的大型医院,用以取代了小型医疗设施。
“诊所已经建造完毕,正在开始建造的新建筑是‘旧地球遗迹’,有了这两样基础设施之后,就可以考虑开始建造一些军事单位,以防万一了。”
指挥官考虑到即使城市本身自带有足够强的战斗系统与武器配置,但是为了研究完“开创”科技后的殖民扩张行动,在扩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可测的危险,这个时候军队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。
对于殖民城市来说,当前的生产活动以及科技、文化研究方向,就代表了他们殖民者以后的发展方向,这三项是指挥官时刻重点关注的事项。
生产与科技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而看似毫无用处的文化,事实上也有着丝毫不逊色的重要性,它完全的影响着人类的一生以及所有活动,没有文化的存在,人类就只能像野兽猩猩那样无知的成长。
另一方面,城市的能量转换率、储备量,以及食物的生产率、储备量,都在预期的发展之中,只需要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即可。
随后,指挥官离开总控制室,前往指挥中心的会议室,他要去和科技顾问威廉与经济顾部宫本川好好谈谈,决定城市的下一步发展方向。
是的,指挥官很有自知之明,在科技与经济领域的专业程度上,这俩人都远强于他,在计算机、机械方面,双胞胎少女也远强于他,在农学及其他领域上,这座城市里包括移民者在内,也在许多人强过他。
而他身为指挥官的任务,就是把这些一块块的积木堆成城市,只有那样,它们单独分散时的作用只有1,但在他的手里结合起来后,就能够达到乘级跳跃增长的作用。
——